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古代文人偏爱小脚?缠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时间: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在缠足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为什么古代文人偏爱小脚?

(一)审美意趣——以“小”为美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阴阳学说出发,男是阳,女是阴;刚是阳,柔是阴;大是阳,小是阴等。所谓的女性美就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就是娇小、柔弱、娴静,以及要有柔和的曲线等等。自小而言,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都是女性美的特征,至于脚也不例外。

宋代以前缠足风俗虽不普遍,未出现对脚刻意求小,非小不可的狂热现象,但在那时以女足纤小为美的观念却存在着。东汉末建安民歌《孔雀东南飞》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明确赞美女足的纤小。女子之足既然以小为美,便自然有人设法使足变小,而以布帛缠束显然是一种迫使足形纤小的途径。

北宋时缠足风俗形成,缠足风俗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社会审美意趣——以“小”为美。文人骚客留下许多诗赋赞美小脚“一弯软玉凌波小,两瓣红莲落地轻”。以小脚为美的畸形社会时尚,导致了当时人们把小脚视为女性美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条件。


由于小脚成为衡量女子美的尺度,容貌、身材、肤色都是得自天赋,后天再努力也不会有太多改善,只有一双小脚是靠人力缠束而来的,靠自己的努力人人都有取得一双所谓的“妙莲”的可能,为了使自己超过他人,为了使自己博得“美”名,爱美成性,为美盲从的女子谁也不甘落后,争妍斗媚,使缠足之风形成并发展。

(二)封建礼教 ——推动发展

礼教是中国古代社会为了巩固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而制定的礼法条规的道德标准,它充满着对女性的歧视的压迫,礼教至宋代程朱理学出现而日益严酷,到明清登峰造极,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推动发展了缠足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