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托物言志的咏物古诗有哪些? 7首经典咏物诗词,一首一个千古名句

时间:

在诗词中,不管优秀的咏物诗,诗人们以物抒心,托物言志,用花木虫鸟诉说着内心的感受。


分享七首咏物诗,每一首都是经典名作,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最平淡而思致的咏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咏蜂诗讽喻不劳而获者,对劳动者充满了同情。


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野,到处都可以见到蜜蜂忙忙碌碌采蜜的身影。辛苦酿成的蜜主要是用来供养蜂王,或被人所用,自己享用的却很少,诗人替蜜蜂发出了“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不平之鸣。



最幽怨缠绵的咏柳絮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上阕主要写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最高洁傲世的咏蝉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触须吸吮着甘甜的露水,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时传来蝉清远的声音。


正是因为站在高远,声音才传得远,而不是借助秋风的力量。


最惊心动魄的咏石灰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最意味深长的咏竹诗: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最傲然不屈的咏梅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孤独的生长在断桥边,寂寞地承受着风雨,忍受着哀愁。


她听任百花的忌妒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零,落在尘土中,粉身碎骨碾作尘,清香依然留存。


最气势凌厉的咏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诗人大多托物言志,他们通过对景对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难免不是一种情感迸发,对于爱好诗词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学习诗人这种做法,观察身边事物,表达内心情感。


愿你我都能共同进步,创作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