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吴良是谁后来如何了(朱元璋封吴良为江阴侯,后来吴良怎样了?)

时间:

这一天,朱元璋把吴良召来,朱元璋说了句:“吴院判保障一方,让我没有东顾之忧,功劳非常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赏吴院判的功劳。”

朱元璋口中的吴院判,名字叫吴良。吴良是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

吴良听了朱元璋的话,唯有感恩。

朱元璋还命令学士宋濂等人为他写诗,赞美吴良。

一方面,朱元璋对于吴良的作战能力非常认可,另一方面,他对于吴良的忠心,也是非常欣慰。

吴良,他是定远人。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吴祯,这兄弟二人,都是作战勇猛之人,并且在谋略上,也给了朱元璋的队伍很大的帮助。

吴良是朱元璋的帐前先锋。在跟随着朱元璋攻取滁州、和州,以及采石之战,攻下太平等一系列战役中,立下了很多军功。他跟随朱元璋渡江,攻下南京,也有他的军功。

吴良是早期跟随朱元璋那批人中的一员,他对于朱元璋忠心耿耿。

在朱元璋的队伍攻下江阴后,吴良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

此时的张士诚的势力跨越淮东、淮西,兵强马壮,而且粮食充足。

吴良镇守的江阴,是战略要地,张士诚对于江阴虎视眈眈,用了很多方法,想要攻下江阴。



朱元璋对于吴良,寄予了厚望,他对吴良说的话里,提到了江阴是朱元璋在东南的屏障,让吴良要约束士兵,不要贪图小利,要让人民安居乐业。

吴良对于朱元璋的叮嘱,记在了心里,他谨言慎行,并且加强了防御。

后来张士诚大举进攻江阴,吴良派他的弟弟吴祯在北门迎战,还派遣元帅王子明率领士兵弛出南门。这样,就形成了合击之势。

吴良这边众将士齐心协力,作战勇敢,奋勇向前,击败张士诚的队伍。

可见战场上,不仅需要勇气,同样也需要智谋。

在朱元璋和陈友谅两方势力角逐之时,金陵空虚,作为张士诚,却不敢北上进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吴良在江阴的镇守。

不知道面对吴良,张士诚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吴良,和朱元璋手下的一些将领不一样。他对于声色货利,都不喜欢。

吴良勤俭节约,对于士兵,也比较仁义。

吴良身先士卒,时常晚上睡在城楼上,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战况。

对于作战,他有着很高的警惕心。对于士兵的训练,他也非常严格,他要求士兵在训练时,就像在战场上作战一样,不能有懈怠之意。

而在空闲时间,他喜欢听儒生讲经史。从儒生这里学到的经史知识,让他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他建立了学校,大开屯田,减少赋税,让当地的百姓受益良多。

正是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的功劳,朱元璋说吴良的功劳非常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赏他的功劳,朱元璋还命宋濂等人写诗赞美他。

朱元璋还曾经感叹,吴良,就是当时的吴起。这也可见,朱元璋对于吴良在军事上的认可。



洪武三年,吴良被封为江阴侯,并且朱元璋还给了吴良世券。

在吴良被封为江阴侯之后,吴良也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吴良做的这些事情,朱元璋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朱元璋的儿子朱榑的封地是青州,朱元璋还曾命令吴良去青州督建朱榑的王府。

洪武十四年,吴良死于青州,年仅58岁。因为吴良之死,朱元璋辍朝二日,并且朱元璋追封吴良为江国公,谥号襄烈,而且朱元璋还遣使迎丧还京。

吴良能在明初得以善终,这也说明了吴良不仅作战有勇有谋,而且为人处世方面,也有他的聪明之处。

作为一员武将,一方面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方面又能在朱元璋手下得以善终,这还真需要谋略。

吴良的儿子吴高,和他的父亲相比,吴高的一生,就比较曲折坎坷了。

靖难之役,朱棣用计策,离间了建文帝和吴高的关系,吴高被削爵。朱棣当上皇帝后,永乐元年,朱棣重新启用了吴高,任命他镇守大同。



永乐十二年,吴高被贬为民。

从《明太宗实录》的记载来看,除了因为吴高在领兵大同期间的一些不法事情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朱棣北征班师至兴和,吴高自称他病了,没有朝见朱棣。

《明太宗实录》里,单独将吴高没有朝见朱棣一事列出来,这还是值得深思的。很显然,这事被狠狠记了一笔。

在《明太宗实录》关于吴高被贬为民的原因里,还能看到这样的记载。

被召回京。纵家人给驿及私役有司车牛,又擅以守边官军千百户镇抚张玉等百二十余人随行所过骚扰,为御史成务等所劾遂免为民。”

吴良能得以善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吴亮虽然是定远人,但是因为长时间镇守江阴,和淮西的勋贵圈子的牵扯没有那么多,也让朱元璋对于他的猜忌,没有那么多,和他的父亲相比,吴高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运气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