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说什么
时间: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立案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具有以下特征: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是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五个普通诉讼程序。只有前一诉讼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诉讼活动。立案是法定机关的专门活动:
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法律赋予特定机关的职权行为,侦查立案是法律赋予侦查机关的专属权力,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都无权立案。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有犯罪事实:
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立案的程序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材料的受理,其立案程序的开始。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自己发现的或者接受的立案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
立案的意义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立案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定的诉讼任务,即决定是否开始刑事诉讼程序。
综上所述,立案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并决定了案件未来的侦查和审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