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原渊源
时间:
法律原渊源,即法律的来源或源头,是指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为寻求行为的根据而获得具体法律的来源。有时简称“法源”。法律原渊源包括:
历史渊源:
指引起特定法律规范产生的过去的行为、事件和法律。换句话说,法律的历史渊源是指特定法律规范与历史上出现过的行为、事件有什么联系,或从历史上某种法律中汲取了什么内容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理论渊源:
指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源泉。这些理论提出并论证了某种社会行为或法律原则的合理性,并得到掌握政权的阶级的普遍认同,成为特定法律规范(包括法律原则)的理论基础。
本质渊源:
即从本质上说法律来源于什么。这涉及到法律的本质和根本性质的问题。
主要渊源和次要渊源:
根据法律效力的不同,法律渊源可分为主要渊源和次要渊源。国家预先制定或认可,并以明确的文字形式体现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法律渊源是主要渊源。而次要渊源并非由国家预先制定或认可,也不具备明确的法律文本形式,仅仅由于司法机关的适用才具备了法律效力。
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根据法律渊源所体现的国家权威程度的不同,法律渊源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正式渊源包括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理、法学家的学说、国际条约和协定等。非正式渊源包括判例、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等。
国内法和国际法:
从世界各国来看,法律渊源主要有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理、法学家的学说、国际条约和协定、宗教教义和戒律等。其中,国际法也是法律的重要渊源,它规定了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国际组织的运作。
综上所述,法律原渊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法律的多个层面和来源。了解法律原渊源有助于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推动法律制度的演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