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算异地医疗

时间:

异地就医是指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在参保地以外的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不在自己的参保统筹地区就医的行为都属于异地就医。异地就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跨省异地就医:

指参保人员在参保关系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以外的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

省内异地就医:

指参保人员在参保关系所在统筹区以外的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

跨县域就医:

指参保人员在参保关系所在统筹区内的跨县域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就医、购药行为,这种情况不适用异地就医结算细则。

此外,异地就医还可以根据发生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一次性异地医疗:

包括出差、旅游时的急性病治疗以及病人主动转移到外地就医,所产生的问题是不能及时结算医疗费用。

中短期流动异地医疗:

包括单位在各地的派驻人员、派驻机构在当地的聘用人员,以及整个单位都处在流动状态如建筑业等职工的就医,所产生的问题要么是不能参加医疗保险,要么是要垫付医疗费用。

长期异地安置医疗:

包括退休后户口从工作地迁移到安置地的人员,以及托靠子女无户口迁移的人员,所产生的问题表面上是就医结算不及时、不方便,个人负担重,实质是安置地的医疗待遇往往要好于参保地,异地安置人员感到就医待遇不平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异地就医情况,都需要向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