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族文化宫概况简介
1958年8月,党中央决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展现新中国建设十年来的成就,改建天安门广场,并在首都建设十项重大公共建筑工程: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
民族文化宫坐落在北京长安街西侧,建于1959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它的建立,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中国56个兄弟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象征。
民族文化宫是一座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民族风情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建筑独特,极具民族情调。
民族文化宫的建成,在不断地增强和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的光荣事业中,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特别是在这全民欢庆建国十周年的日子里,它的落成更值得欢欣鼓舞。
这座建筑在首都西长安街上的宏伟壮丽的大厦,体现了党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反映了我们祖国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统一、团结、发展、繁荣的景象,同时也标志着在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大团洁、大协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文化宫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筹建的。在筹建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得到了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的热情支持和援助。
民族文化宫的工程,由北京市城市规划局设计院设计,北京市第四建筑公司承建。参加工作的各民族职工同志们,以冲天干劲和忘我精神,战胜了冬季施工的困难及其他各种困难,在十一个月里完成了过去需要三、五年才能完成的工程。
因此,可以说:民族文化宫本身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实现跃进的精品,就是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成果。
民族文化宫的建筑而积有三万多平方米,主楼十三层,高达六十七米,左右两翼是对称的三层建筑,井向南延仲,环抱着大门前的广场。民族文化宫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娱館和礼堂等组成部分。博物馆有五个展览大厅,当时正在举行“十年来民族工作展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族工作十年来的辉煌成就和各少数民族的飞跃发展;今后这里将逐步办起一个民族博物馆来。图书馆是一个民族专业性的图书馆,这里收藏有各种民族文字的有关民族问题的出版物,可供一般阅览,也可以在这里进行专门研究。文娱馆里,有游艺室、射击室和练习音乐、舞蹈的房间。礼堂可供集会和演出之用,在这里我們可以听到有关民族问题和其他周题的报告和演讲,也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我国各民族的歌舞和戏剧。
民族文化宫的落成,对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人民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觉悟,将起很大的作用。
2016年9月,民族文化宫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12日,国家民委公布“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族文化宫位列其中。


金碧辉煌的大门。

中央大厅。它有四层楼高,地面和墙壁都用粶色和白色大理石砌成。

可容纳一千一百五十个观众的礼堂。礼堂的座位宽敞,场内安装着能收听多种语言的超短波“译意风”。

民族文化宫中的装饰:吸顶荧光灯(左)和金花饰(右)。

文化宫有一个能藏书六十万册的图书馆。这是图书馆的阅览室之一。

文娱館健身房一角。

中央主楼东西两翼展览厅外景。

中央大厅四壁的汉白玉大浮雕。它的内容体现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秸、发展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