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来一道坎?为什么中国古代所有王朝国祚都不超过三百年?

这里就有很多人说了,既然所有王朝难寿300年,那为什么夏朝国祚470年(前2070-前1600),商朝国祚554年(前1600-前1046),周朝甚至790年(前1046-前256)呢?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王朝为何物。
- 简单说来,王朝就是统治区域相对固定,区域内有且只有一位最高统治者,这个统治者可以是“王”,比如夏商周,叫做“王朝”,而秦朝后可以是“皇”,叫做“皇朝”,而我们一般都统称为“王朝”。
- 王朝一定要在传统的汉地十八省之内,且面积要相对较大。像冉魏、南汉这样的政权只能算割据,不能算王朝。

既然夏商周都是王朝,为什么他们可以超过300年呢?静夜史认为应该细化来看:
虽然夏朝479年国祚,但是中间经历了太康失国和少康复国,是真正的两段王朝;
商朝在盘庚迁都前,一直居无定所,所以盘庚之后的商朝又被称为殷朝,这段时期也不足300年;
周朝虽然有近800年国祚,但是真正可以称为王朝的,只有西周(前1046-前771),享国275年。从前770年到前256年的东周时期,也是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的时期,此时的诸侯国实际地位远高于周天子,不能算作真正的王朝!

而秦朝之后的汉朝(前202-220),也是分为西汉(前202-9),东汉(25-220),中间还夹着一个新莽(9-25)。所以享国不过300年。
而唐朝之后的宋朝(960-1279),也是分为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也是不过300年的王朝!
所以我国没有王朝国祚能超过300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王朝难寿300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土地兼并的周期性变化
“重农抑商”贯穿我国古代历史,除了宋元时期重商主义抬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国都是以小农经济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要想健康发展,就需要土地制度的合理维持。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地主,好吧,是全部地主,要千方百计地向土地开刀。
他们开刀的方式,就是割取农民的土地划归自己,简称“土地兼并”。

在王朝前期,百废待兴,统治者为了恢复生产,普遍比较自律,农民生活相对较好,个别能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但是当生产力恢复,地主阶级的欲望就开始膨胀了,土地兼并开始逐渐表面化!
清朝入关后,皇室和八旗甚至公开跑马圈地,将京城周边百姓全部驱逐,强制进行土地兼并。
于是农民大量失去土地,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我国农民的忍耐力是很强的,但是当所有农民都失去土地,而地主阶级的剥削还有增无减时,农民不得不选择揭竿而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从王朝开辟休养生息到农民走投无路揭竿而起,再到打碎旧世界,重建新世界,这其中的周期大概是300年左右。而刨去天下大乱的几十年时间,留给王朝的时间也就不到300年!

2、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游牧民族发源于蒙古高原周边,占据着长城以北的广大区域,由于温度较低气候干旱,导致这里无法像中原地区一样发展农业,遂不得不进行畜牧业生产。
但是,畜牧业生产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且由于人口少,草原上无法进行正常的技术革新,因此抢劫中原成为他们的必由之路。

但凡遭遇雪灾、霜冻等极端天气,由于技术条件落后,牛羊被大量冻死,游牧民族损失惨重,本来就不宽裕的游牧民族几乎要挣扎在死亡线上了。
在无法得到中原王朝捐款的情况下,游牧民族不等不靠,果断出击,向着温暖的南方亮出了弯刀。
历史上游牧民族最猖狂的时期,正是气候变冷的“小冰期”,寒冷的气候促使游牧民族必须做出抉择。在求生欲的支撑下,他们会与中原王朝进行丧心病狂的争夺!

而一旦中原王朝正逢衰落,或者天生软骨,游牧民族就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大礼包——占领中原建立封建王朝!
我们看历史上游牧民族最猖狂的时期,秦汉时期的匈奴,南北朝时期的鲜卑,隋唐时期的突厥,两宋时期的辽金蒙,几乎都是间隔300年左右。
因为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中原王朝也进行了连锁反应,国祚难超300年!

3、统治力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而言,王朝初立,兵多将广,可以支撑王朝前期的疯狂扩张。但是在扩张达到顶峰后,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一般而言,王朝的建立者都是历经千辛万苦登上了皇帝之位,比如汉太祖刘邦,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即使不是历经磨难,比如隋文帝。但是因为王朝初建,统治者基本都是雄才大略之辈,对于帝国的建设和领土的扩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皇帝时,由于社会阅历少,年龄轻,对低下势力庞大的老将老臣缺乏制约和驾驭能力,王朝中央集权就有可能出现反复。
再加上此时已经国泰民安,没有了内外的威胁,新一代的皇帝很有可能沉迷于盛世的光环中迷失自己。
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就会逐渐出现颓势。而一旦出现颓势,就意味着对外扩张的基本停止甚至倒退。
这是很可怕的情况。

因为我国封建王朝的自然边界是固定的,大致就是清朝的疆域范围。在这样固定的区域内,中原王朝占据得越多,就意味着中原王朝敌对者占据得有越少,相对势力就越弱,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也就越小。典型案例就是清朝和蒙古,当清朝一步步蚕食蒙古的土地时,蒙古只能最终沦为清朝的附庸。
而一旦扩张停止甚至反复,就意味着周边敌对势力有了壮大的机会和空间。比如明朝扩张停止后,蒙古重新占据整个长城以北。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原王朝面临的外部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

封建王朝的灭亡,也是从这时开始埋下祸根的。因为对边疆统治力的减弱,周边游牧民族时不时来敲打,消耗帝国力量!而因为控制力的减弱,周边的军阀趁势崛起,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很多封建王朝,就是被地方军阀肢解的。比如东汉,比如唐朝,比如清朝。
统治力的周期性变化,和帝国的兴衰紧密相连,和土地兼并以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不会超过300年!
所以王朝难寿3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