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本该继承朱元璋皇位的嫡孙,不明不白被囚禁15年,后代不配有名字

时间:

本该继承朱元璋皇位的朱允熥,竟不明不白地被囚在高墙内15年,而他的后代虽贵为宗室,却不配有名字。明朝给了他们一个奇怪的称号——吴庶人。

朱允熥是朱元璋的嫡孙,明初名将常遇春的外孙,在其父朱标去世后,他本应被立为皇太孙,可朱元璋偏偏立了朱允炆。

朱元璋画像

这一切,都要从太子妃常氏说起。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不久,常遇春的女儿常氏,被立为太子妃。

常氏在1374年,为朱标生下嫡长子朱雄英,可惜,朱雄英仅活到八岁就夭折了。

1378年,常氏又生下了嫡次子朱允熥,遗憾的是,常氏在生下朱允熥的当月不幸去世。

之后,朱标将侧妃吕氏扶正为太子妃。

吕氏的父亲吕本,本是元朝大臣,1367年投奔朱元璋后,从一个小小的湖广行省照磨,一直升到了正三品的太常卿。

吕本在明朝的职务也不能算小了,可是要与战功赫赫的常遇春相比,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简直无法相比。

常遇春画像

吕氏为朱标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

1392年,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本应将嫡孙朱允熥立为皇太孙,可因为吕氏被朱标扶正为太子妃。

那么,比朱允熥大一岁的异母哥哥朱允炆,理所当然地就成了朱标的嫡长子。

因此,朱元璋把朱允炆册立为皇太孙。

这时的朱允熥处境很是尴尬,本应该继承皇位的他,硬是被朱元璋放弃了。

之后,朱元璋为了年幼的朱允炆将来能坐稳皇位,便以蓝玉谋反为由,大量地清洗开国功臣。

蓝玉案一下子诛杀了一万五千余人,而蓝玉正是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朱允熥的舅老爷。

如果朱允熥被立为皇太孙,就不会有蓝玉案,如果蓝玉不死,恐怕后来的朱棣,就别想登基称帝了。

当然,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朱允熥作为朱允炆的竞争对手,一直就不讨吕氏的喜欢。

不过,在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大局已定后,朱允炆对朱允熥还算不错,直接封他为吴王。

吴王可是朱元璋称帝前的名号,由此可见,在朱允炆眼里,朱允熥的地位确实不一般。

朱允熥被封为吴王以后,封地在繁华富饶的杭州,此时的他,本该到封地做个藩王。

可是,朱允炆登基后就开始大力削藩,因此,朱允熥一直未能到封地。

朱允炆因削藩太急,搞得许多叔叔都不服,为此,朱棣发动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朱棣剧照

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朱棣登基称帝,朱允炆在皇宫放了一把火后,下落成迷。

朱允炆在位时,虽说朱允熥的身份很尴尬,可朱允炆必定是朱元璋确定的大明江山继承人。

因此不管怎么说,朱允炆是众人承认的、名正言顺的朱元璋的继承人。

可朱棣登基称帝后,朱允熥的身份更尴尬,因为他既是朱标的嫡子,又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

因此从名分上来说,他比朱棣更能名正言顺地登基称帝。

当然,这只是从名分上说,若从实力上说,朱允熥根本无法与朱棣相争。

纵然如此,朱棣看着他还是百般不顺眼,于是,朱棣以朱允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为由,将其废为庶人,并幽禁在安徽凤阳的高墙之内。

从此,朱允熥从吴王,莫名其妙地就变成了阶下囚。

1417年,朱悦燇和父亲蜀王朱椿闹矛盾后,跑到了叔叔谷王朱橞那里。

朱橞在见到侄子朱悦燇后,竟一口咬定,他就是当年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一听到建文帝这几个字,朱棣就受不了,于是,建文帝的弟弟朱允熥,就在恰当的时间暴卒了,年仅39岁。

因为朱允熥生前是吴王,但其本人及后代,都被废为庶人,因此,他们在明朝被称为吴庶人。

又因为在明朝宗室生下儿子后,都要上报到皇帝那里,由皇帝赐名。

可吴庶人是有罪的宗室,因此他们得不到皇帝的赐名,于是他们都有姓无名。

吴庶人一系从1402年被囚禁,一直到明英宗二次登基,内心百般感慨的他,才下令把吴庶人放了出来。

此时这一枝,已被囚禁了整整55年。

吴庶人虽然不再被囚禁,但他们的行动,一直都被明朝严密监视着。

一直到1644年,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起弘光朝廷时,为了笼络人心,才恢复了朱允熥被废200多年的吴王封号,并追谥为悼王。

悼:有哀悼、悲伤之意,也有同情之意。

看来,历经岁月变迁,明朝皇帝终于能够公正地对待朱允熥了。

可此时距离朱允熥去世,已过去了200余年,您觉得这些,对于被囚禁15年后突然暴卒的朱允熥,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