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训诂学是干什么的(餐桌上的训诂)

时间:

中华饮食源远流长,写吃的书浩如烟海,但能想到结合训诂学去讲美食的,这个角度是真稀罕啊。

什么是训诂学?这个词儿挺陌生的,先解释下。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讲究“形音义互求”,追溯汉字和古代汉语词义的变迁,从中发现文化发展的细微轨迹。咱们中国人擅长烹饪,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要了解这些故事,就要去读古文,而训诂学,就是帮助我们准确读懂古书的桥梁。

这本《餐桌上的训诂》,原来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在《中国烹饪》上的专栏作品,现在结集出版。这些文章篇幅从千余字至两三千字,文字表达力求浅显易懂、生动朴素,以唤起读者对训诂学的兴趣,更了解古代文献在这方面的记载,这样就达到了知识普及的目的了。

虽说是零散的专栏文章,编排和写作都是花了心思的。《饮与食》《说烹》《说饪》,起头三篇提纲挈领,先让读者对中国烹饪体系有整体的了解。中间是《说羊》《说白菜》《说鼎》《说蒸馏》,各种“说”不一而足,讨论饮食成品的名称由来,夹杂各种典故逸闻,也包括炊具和食具、烹饪的方法、厨艺的细节、饮酒的生理等文化常识的解说。末尾三篇是《和与调》《节与精》《齐与范》,这是上升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境界的归纳。全书37篇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安排,符合我们的阅读顺序和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