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丨每七个临沂人里就有一个民企老板!

时间:

编者按:我市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市,全市90%以上的营业收入、工业税收、群众就业由民营企业贡献。民营经济是临沂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本报今起开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栏,讲述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报道帮助民营企业发展的系列惠企政策举措,推动我市由民营经济大市向民营经济强市迈进。

一百五十三万户市场主体纵横市场,临沂民营企业顶天立地

每七个临沂人里就有一个民企老板

在临沂客户端讯“每七个临沂人里就有一个民企老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宝亮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一信息。

数据显示,临沂现有市场主体153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工业税收,解决了90%以上的群众就业。

更为惊艳的是,临沂还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专业批发市场集群,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0亿元,物流交易总额突破10074亿元,万亿级商贸物流是临沂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

“两手”托举,“金字塔”式梯队纵横市场

153万户市场主体的体量,居山东省第三位,如此庞大的市场群体从哪里来?

临沂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用好了市场“灵活之手”和政府“无形之手”。

坚持以产业链为纽带,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政府与市场“两手”托举,形成了“骨干企业引领、优质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跟进”的“金字塔”式成长梯队。

对“金字塔”顶端的骨干企业,按照问题收集、分办、调度、评价等闭环工作机制,推进骨干企业帮扶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024年,全市1648家企业产值跃过亿元大关,完成产值7383.6亿元、增长8.5%,拉动全市产值增长7个百分点。

对“金字塔”中部的优质企业,制定《临沂市“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行动计划》,2024年以来,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3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对“金字塔”底部的小微企业,选取596家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库,2024年全市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49家,完成产值479.1亿元、增长101%,拉动全市产值增长2.9个百分点。

《临沂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的出台,值得大书一笔。递进培育、数转智改等9个方面共26条措施,全方位助力民营企业转型跨越发展。2024年,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449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7个。

坚持科技创新、链式发展、分类施策,“两手”托举民营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我市“万亿工业、千亿产业、百亿企业”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不断提速。2024年,全市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市4698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687.8亿元,培育了健康食品、绿色木业、冶金加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号工程”,培育民企生长“息壤”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企生生不息的土壤。临沂的营商环境如何?两组数据给出答案——

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临沂在130个地级市中位列第四十一名;临沂民营企业净流入量连续五年保持高位增长,净增量列山东第一,居全国第十一位。

数据显示,临沂营商环境在持续优化,而数据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全力为民营企业减负排忧。

先看平台保障: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打通政企“梗阻”。搭建“沂i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市级惠企资金推行“直通车”模式,资金直达企业。升级优化市级平台,与“鲁惠通”省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省级转移支付资金顺利实现线上兑付。

再看服务力度: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设立“亲清驿站”“亲清会客厅”,畅通政企沟通的渠道。在市场监管、交通等28个领域设立“不罚”“轻罚”清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着力为“一号工程”落地扫清障碍,市里将资金需求、土地规划、手续办理等信息形成“一致性清单”共享台账,对节点落后、要素需求突出的项目“靶向发力”,精准制导。

政府出手,清除民企发展“拦路虎”

无需讳言,资金供给不足、人才支撑乏力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两大“拦路虎”。

冲破民企“人才瓶颈”,我市求才若渴!

2024年,“临沂免费人才公寓”一度成为网络热点。一流的创业园区、免费的人才公寓等系列政策加持,临沂全力筑巢引凤。

吸引创业人才,市里拿出了最大诚意。在全市19个科创园区统筹20万平方米的闲置场地,供前来新创办企业项目的人才入驻,两年内免收租金;全日制本科以上青年人才进入园区的众创空间创业,五年内免收租金、物业、水电等费用。最具代表性的临沂应用科学城,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称号,尊享“区域性人才高地”“新时代沂蒙硅谷”之誉。

“引、育、强”三管齐下,我市多维度培育民企所需的各类人才,全力冲破“人才瓶颈”。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4.5%,同比增加57.1%。

破解民企“融资难”,政府首当其冲!

政府性融资担保,为民企融资搭起一座过河的桥。市、县两级担保降费补贴资金,支持市担保集团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县区财政按照担保金额0.3%的标准对符合要求的业务予以担保费补贴;市财政则结合全市业务整体开展情况予以分段补贴。

政府性担保风险补偿,为民企融资拉起一道挡风的墙。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性担保业务,由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在5%的代偿率以内分档分别给予最高20%的代偿补偿,降低政府性担保机构运营成本,支持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同时,还设立了市级应急转贷基金,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难题。

沂河两岸东风劲,民企活力共潮生。随着“一号工程”的深入推进,全市上下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营企业“松土、浇水、施肥”,持续加大惠企、助企、育企力度,全力推动民营企业由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转变、临沂由民营经济大市向民营经济强市转变。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成思

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