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岷江特大桥主跨合龙,半空中的“牵手”如何实现?

时间:

川观新闻记者 段玉清 韦维

7月26日上午8时28分,眉山市东坡区,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缓缓注入岷江特大桥主跨合龙段,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下称“成眉线”)控制性工程——岷江特大桥主跨顺利合龙。

岷江特大桥位于成眉线眉山段岷东新区站至眉山北站区间,跨江段全长768米。其中,横跨岷江的主跨桥高40米,桥面跨度198米。

这座“又高又长”的桥梁如何在岷江上建成?川观新闻记者带着疑问前往项目现场进行探访。

7月26日,实现主跨合龙后的岷江特大桥。

如何在湍急河流中建桥墩?

河流中修围堰,在干燥状态完成桥墩下部施工

从岷江畔的项目部远远看去,还未合龙的岷江特大桥主跨就像两个紧紧挨着的“T”,“下面一竖是桥墩,上面一横是正在施工的桥面。随着项目的推进,两侧桥面不断延伸,两个‘T’字最终隔着岷江‘牵手’,实现桥梁合龙。”成眉轨道公司工作人员黄铁介绍。

但这两个“T”字的建设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岷江上建桥墩。”黄铁回忆,桥墩的建设始于2023年初,但建设一开始就遇到了挑战,“岷江水位高、水速快,必须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桥墩的水下施工内容。”

如何在湍急的河流中建起两座屹立不倒的桥墩?

项目承建方——中电建成投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石卓矗介绍,他们先在岷江中用挡板沿着桥墩轮廓线修出两个围堰,然后在其外围填入混凝土,浇筑成挡泥板墙。接着,建设团队再将挡泥板墙内的水抽出,待施工区域变成干燥状态后,开始桥墩下部施工。“仅3个月,就实现了桥墩的水下施工内容,有效规避了汛期施工风险。”

7月26日,最后合龙前的施工作业现场。

桥面如何悬空施工?

给桥面挂上“钢筋篮”,帮助水泥固化定型

桥墩建成后,就开始桥面的施工。

“198米长的桥面被分为26个桥面梁段进行施工,平均每个桥面梁段所用水泥重20吨。”黄铁介绍。

“这么重的水泥,如何在40多米高的半空悬空凝固,且不变形?”面对记者的问题,黄铁指着桥面上蓝色篮子状的设备,“这些‘钢筋篮’就是‘帮手’。”

黄铁介绍,建设团队先在每个桥墩上浇筑好第一节桥梁段,之后往两侧分别挂个巨大的“钢筋篮”。“往‘篮’内浇筑水泥后,‘钢筋篮’就会紧紧将其包裹直到固化定型,一段悬空的桥面就修好了。”

7月26日,最后合龙段浇筑完毕。

在“钢筋篮”的帮助下,桥面持续延伸。如何确保两侧桥面在半空精准合龙?

记者来到项目监测中心,一侧的电子屏上,不仅展示了整个桥梁的3D模型,还详细显示了挂篮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受力、施工进展等数据。“这是智慧挂篮监测控制系统。” 监控中心工程师李法永介绍,在前期施工过程中,他们往每个桥梁段中都埋设了一块智能芯片,再通过附近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挂篮施工的实时监控,让施工精度达到毫米级。”

26日凌晨4时20分,大桥主跨合龙作业正式开始。31立方米、重达80吨的混凝土被运送至合龙口。随着混凝土不断注入,监测中心电子屏实时显示着大桥的受力体系变化。李法永介绍,浇筑过程中,测量组也会实时进行人工测量,与智能系统数据进行交叉验证。4小时后,岷江特大桥主跨实现毫米级精准合龙。“预计8月中旬将实现全桥贯通。”黄铁介绍。

成眉线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项目,全长59.14公里,在成都与眉山两地共设13座车站。截至目前,全线已有9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9台盾构机已累计掘进16700余米,占总体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