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气”变“收益”,“三农”微短剧激发高州滩底村新活力

时间:

Transparency

“下一场的拍摄再帮我招10名群演呗!”4月23日,“三农”微短剧《荔乡新梦》剧组正在茂名高州市泗水镇大联滩底村火热开拍。村民们齐齐上阵当群演、古荔园变身天然片场、农家庭院升级文创空间……滩底村正通过创新模式,将乡村“人气”转化为发展“收益”,走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村貌焕新激活庭院经济

滩底村是浮山岭脚下的一条自然村,曾经空有古荔园,没人气,文旅收入几乎为零。如今,走进泗水镇大联滩底村,彩虹村道如项链般环绕,古荔园绿意盎然,点缀其中。

滩底村

去年以来,泗水镇对滩底村的庭院群落进行了“微改造、精提升”,创新实施“三统一、四工序”模式,短时间内完成了150多栋农房风貌的全面提升。同时,开展“1+4”组合行动,动员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五个一”美丽庭院建设,打造出100多个美丽庭院。

同时,滩底村还发动村民建设自家绿美庭院,打造庭院经济,由强村公司统一经营,以“强村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在主村道上,绿美庭院敞开大门,热情迎接八方来客。乡村酒馆、特产店、文创礼品馆、乡村美食店等一应俱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让乡村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目前,滩底村已建成经济型庭院50多个,预计“庭院经济”年营收超千万元。

滩底村颜值的蝶变从“面子”深入“里子”

滩底村通过打造庭院经济示范点、乡村微创业中心以及滩底贡园景观改造等,已经成为一个集荔枝文化、休闲、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庭院经济示范村。小村庄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村民乘势发展起庭院经济,增收200多万元。

锚定“微短剧+”推动同富

2024年9月,茂名率先发布了广东首部“三农类”微短剧《化州化橘红 天下第一红》,并带动化橘红销售额增长2.6亿元。滩底村凭借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村风情和深厚的荔枝文化底蕴成,成为“三农”短剧创作的热门地点。

去年10月1日,“金荔杯”中国(茂名)首届短剧邀请大赛在滩底村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专业短剧制作团队和短视频摄影工作室的积极参与。同时,茂名在高州滩底村成立“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通过“微短剧+三农”“微短剧+文旅”等全国首创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40%。

2025年3月27日,“三农”微短剧创作大会暨本土原创微短剧《荔乡新梦》开机仪式在泗水镇滩底村举行,在“三农+微短剧”领域迈出又一坚实步伐。高州市将出台《高州市扶持网络微短剧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每年将安排 500万元资金对优秀短剧奖补,进一步推动微短剧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服务好‘三农’微短剧的拍摄,我们出台了《高州三农微短剧经济发展25条》,主要是鼓励社会各方来撰写‘三农’微短剧剧本,组织剧组来高州拍摄微短剧,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短剧拍摄剧组来到高州,同时宣传高州的农产品,结合短剧经济把高州优秀的农产品推广出去。”高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卢亮说。

随着短剧经济的推动,滩底村的乡村资源、文化底蕴逐步具象化,变成村民和游客可感可知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成为推动村庄发展的新引擎。“我们的二期工程预计在5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滩底村有关项目负责人钟东超告诉记者,今年,滩底村还在酝酿更大的创业计划。

目前,滩底正在密锣紧鼓建设二期工程,闲置鱼塘将变成生态碧湖,发展环湖美丽经济,建新民宿、新餐饮,搞乡村文旅,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文、图、视频 | 记者 詹翔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