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万元的车配上激光雷达了 高速公路喊话“谨慎智驾”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范国飞
近日,小米SU7在安徽境内高速公路上发生碰撞后燃爆,并致三人死亡的事件引发大家的强烈关注。
小米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出事前17分钟左右,驾驶者开启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随后在高速出口不远处遇上道路施工改道,车辆撞上了隔离带水泥桩,引发惨剧。
目前,配备智驾功能的车型越来越多,20万元以下的车型也开始标配高阶智驾,选购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为了引起驾驶员足够重视,各地高速公路纷纷打出了“谨慎智驾”的标语。

图源:视觉中国
配备智驾的车越来越多
很多买车的人心动了
“我本来想换辆带智驾功能的低配车,现在看来,还不如再加点钱买辆带激光雷达的车,会更安全点。”
最近的几个周末,杭州人小童一直在各家4S店看车,准备把手上的油车置换掉。原本,他已经看中了一款新能源车的低配版本,但仔细查了小米SU7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车辆配置后,临时改了主意。
据了解,目前智驾车型搭载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两种方案。纯视觉方案主要通过摄像头作为传感器,能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包含物体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细节,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交通标志、车道线、行人、车辆等各种目标物体,还能对复杂场景进行语义理解。算法模型借鉴人类视觉系统的处理机制,成本较低,但受环境影响到,存在视觉盲区,部分10万元以下的车型已经搭载。
而激光雷达方案会加配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在雨雪、夜间等极端环境下的感知精度比纯视觉更强。
“事故中的人开的是小米SU7最低配版本,采用纯视觉方案,辅助驾驶的芯片算力也不够,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使用才放心。”在小童看来,事故的发生是车主太相信小米SU7最基础的智驾功能了,再加上晚上光线不好,还遇到了修路,各种因素叠加,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由于车辆智驾功能受到硬件的限制,如果买了基础版本,后期也无法加装升级,小童改变了之前的想法。“纯视觉方案受到的限制太多了,用了也觉得心慌,还不如加点钱一步到位,这样至少五六年内也不用换车了。”
杭州一家自主品牌4S店销售经理告诉潮新闻记者,这周确实有几个消费者临时改成了激光雷达版本车型,“实际上,不同的版本对于安全都是有保障的,但安全多一重保障肯定更好,价格也就差两三万元,预算不紧张的消费者会考虑高配版本。”

某车型智驾功能宣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将近100款,大部分车型价格都超过20万元,也有少数几款车型价格下探到15万元左右,相关技术陆续普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智驾车上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多地高速公路紧急提醒
使用智驾功能要更谨慎
没有开过智驾车型的人想拥有一辆,而已经买了的人,使用时变得更加谨慎。
小米SU7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后几天,提了同款车型的小周经常在微信家庭群收到父母发来的相关新闻,提醒她谨慎使用相关功能,“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发多了,总会觉得关心过度了。”
去年5月份,小周在朋友的推荐下,订购了一辆小米SU7。经过漫长的等待,她直到去年11月底才拿到新车。
“提车以后,我尝试着使用了智驾功能。由于是买的第一辆车,我打开智驾后开得特别小心翼翼,手虚握在方向盘上,脚放在刹车上,随时准备接管。几十公里开下来,比自己开车累多了。”对于一开始的体验,小周并不满意。
不过,用了几次后,她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使用智驾功能时也没那么专心了,视线偶尔也会离开前方。“大部分时候,高速自动驾驶辅助、自动泊车等功能很好用,对新手司机来说很友好。”碰到朋友,她也忍不住炫耀下。
有了后面的良好体验,小周对车辆的智驾功能越来越放心,带父母坐车的时候也会展示相关功能。“他们总是劝我开车目前还是人比较靠谱,没想到SU7高速上的这场事故,成了他们反对我用智驾最重要的理由。”
小周也承认,智驾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有一次,她在高架上使用智驾功能时,设置了跟车距离为五六十米,双手虚握在方向盘上。这时,旁边的一辆车没有打转向灯突然变道,“还好我及时刹车,才避免了一场事故。”
最近,很多网友发现,浙江、安徽、江苏等地高速公路的电子指示牌上,多了很多智驾相关的提示标语,包括“智能驾驶只是辅助 高速开车仍需专注”“前方占道施工 关闭辅助驾驶”“严禁超速行驶,请勿过于依赖辅助驾驶”等,提醒过往司机注意驾驶安全。
此前的每个假期过后,各大车企都会发布用户智驾里程数,鼓励用户使用相关功能。而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车企们一反常态地保持了沉默,并没有公布相关数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小米SU7的事故,给当前快速发展的智能驾驶踩了一脚刹车,希望车企在宣传时少标榜一些“行业领先”,将更多精力聚焦在提高行驶安全上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