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警惕女性“沉默杀手” 卵巢癌早诊早治

时间:

卵巢癌作为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凶险的“沉默杀手”,因早期症状隐匿难辨,往往在悄然蔓延至晚期后才被发现,7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卵巢癌新发病例约6.11万,死亡病例达3.26万。我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40%~5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然而,若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5类人群需警惕,持续性腹胀或是信号

一般认为,5类人群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首先是年龄因素,50岁以上是主要高危人群,风险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其次,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生患病风险高达40%,比普通人群高15~40倍。未生育或晚育的女性,因卵巢长期排卵,风险相对增加;一级亲属有卵巢癌或乳腺癌病史的女性,以及长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也需特别警惕。

卵巢癌之所以凶险,与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妇科问题或消化不良而误诊有关。女性朋友出现持续性腹胀与腹围增加,即使不进食也感腹部膨隆、衣物变紧,这是一个信号,不能忽视;有的患者下腹部会出现持续性隐痛或压迫感,休息后不缓解;有的患者还可能会有排尿频繁或困难的情况,常伴尿急感;食欲下降时,容易饱胀并消化不良。另外,短期内无明显饮食变化却体重减轻,体力明显下降等,也要引起重视。

当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尤其症状逐渐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早诊早治很关键,高危人群40岁开始筛查

卵巢癌诊疗有三个“70%”:70%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70%患者接受标准治疗三年后会复发,接近70%患者难以跨越5年生存期。这些数字背后是对早期发现重要性的深刻提醒。因此,建议高危人群,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评估。

阴道超声能直观显示卵巢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变化。通过多种肿瘤标志物的组合检测,卵巢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而彩超、核磁共振等技术,能更精准区分良恶性肿瘤。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高危家族史的女性,还建议遗传咨询及基因检测,可及早发现高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

卵巢癌的治疗,近年也取得显著突破。腹腔镜微创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了精准度,减少了创伤和并发症。同时,药物上也有不少突破。

正常生育和哺乳,有助降低风险

虽然卵巢癌无法完全预防,但多种措施可显著降低风险。

研究表明,连续使用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可将卵巢癌风险降低约50%。完成生育计划和哺乳,对降低风险也有帮助,这主要是通过减少卵巢排卵次数来实现。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维持理想体重、坚持规律运动和均衡饮食,也很重要,特别应增加蔬果摄入量。

在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中,预防性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可以降低79%~96%的卵巢癌风险。这也是提前出击,预防肿瘤的方式之一,可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

卵巢癌虽难早期发现,但随着医学进步,我们对它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在不断提升。

(本文由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邓婷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