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整合424项检查 济南推行“建立联合检查清单”等举措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时间:

近日,在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的中央厨房内,市场监管、消防、环保三部门正开展联合检查,原本分批次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检查工作,用两个小时便联检收官。“以前各部门分头来查,企业总是忙于应对,如今一次检查就能高质、高效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也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当中。”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这一幕,正是济南以联合检查清单为抓手,重塑涉企行政检查模式的生动缩影。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济南涉企行政检查改革不仅是一场“效能革命”,更折射出现代化治理的深层转型。当执法人员从“频繁敲门”变为“精准服务”,当企业的笑容从“疲于应付”变为“轻装上阵”,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答卷。

“联合检查”破解涉企检查“痛点堵点”

长期以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是企业经营中绕不过的一道坎。

为破解这一难题,济南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将424项涉企检查事项“拆解重组”,通过科学归类、流程再造,整合为119个“联合检查场景”,覆盖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这一改革也并非简单的“物理合并”,而是通过执法部门协同作战,对备案的检查计划实行强制联合、强制联审,依托“检查事项清单”“联合检查场景清单”等,构建起“清单之外无检查”的刚性约束机制。

这样的联合检查场景下,济南市直执法部门从执法监管向执法服务转型,全面降低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同时也提升了执法水平和检查质效,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浪潮集团法务工作人员王女士算了一笔账:“过去每月接待2-3次检查,现在每季度1次联合检查就能覆盖所有事项,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精力投入研发工作中。”

数据显示,2024年济南涉企检查数量同比下降35.6%,企业迎检时间成本大幅减少,越来越多企业摆脱了“迎检困扰”,“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差异化”监管赋能企业“精准发展”

在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的矿山作业区,19辆无人驾驶纯电矿卡正沿着数字化轨道精准穿梭,既保障了人员安全,又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一颠覆性变革的源头,竟是一次特殊的“差异化”检查——去年,应急管理部门联合专家团队上门时,不仅排查出10余项隐患,建章立制4条,更针对矿区高风险岗位提出“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升级方案。

“检查其实是送服务。”公司安全总监苏先生坦言,公司因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高、多年无事故且智能化安全提升成效显著,被应急部门定为A级企业,享受“两年一次全面检查+自主诊断”的差异化监管,节省的迎检精力已转化为精准发展的“硬实力”。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济南创新推出的“分级差异化监管”机制:对信用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推行“无事不扰”的包容审慎监管;对高风险领域企业则进行“精准画像”,实施靶向治理。这套“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体系,既倒逼企业强化自律,又让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推动监管效能与企业活力的双向跃升。

“柔性执法”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当下,济南正在重塑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肌理——从刚性监管到柔性治理,从单向执法到双向赋能,法治正以更有温度的方式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南在全国率先建立“四张清单”制度,形成不予处罚435项、减轻处罚148项、从轻处罚238项的梯度监管体系,其中242项轻微违规“首次不罚”政策广受好评。

所谓柔性执法,不仅体现在“容错”,更重在“帮改”。济南推行“一次告知+全程跟踪”模式,让济南某食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印象深刻:监管部门发现标签瑕疵后,派执法人员指导改进,既守住安全底线,又避免产品下架损失。济南某机械制造企业受罚后,也是通过上述指导方案在3个月内完成信用修复,避免了投标资格受限。

事实证明,济南涉企行政检查改革逻辑清晰:通过检查频次做“减法”,换取服务效能做“加法”。35.6%的检查频次降幅与每季度1次的联合检查实效,印证了从“行政管控”向“法治服务”的治理进化。当联合检查清单成为政企共识、智能监管替代重复劳动,这场刀刃向内的行政革命正释放出“减干扰、增效能、促发展”的乘数效应,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制度性创新的济南注脚。

记者:李震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