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输送电量超300亿度!全国最大规模海上风电打捆送出工程在粤投产
4月30日,广东500千伏鹅凰开关站及相关线路升级改造工程(简称“鹅凰系列工程”)投产。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打捆送出工程,该站汇集了粤西6座巨型海上风电场和两座常规火电厂资源,此次并网容量为695万千瓦,到2026年电源接入规模将达1092万千瓦,接近半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预计每年将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过300亿千瓦时电量。

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打捆:实现多能互补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迈入高速发展新时代。近年来,广东积极出台政策,发挥地域优势,仅用5年时间,推动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跃居全国第一。阳江是广东省首个电源总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的城市,大部分电力需外送至大湾区。
鹅凰系列工程以阳江500千伏鹅凰开关站为主要关联,包括广东500千伏茂名博贺电厂3、4号机组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广东粤西网架优化工程(二期)、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接入系统工程、500千伏珠西南点对网送电通道改造工程、阳西电厂7、8号机组项目接入系统等5项广东省重点工程,涉及阳江、云浮、茂名、佛山、江门等5个地市,关联博贺电厂、阳西电厂、和合海风厂等3个电源,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计划建设开关站2座,新增线路长度超1000公里。
工程跨越500千伏博凰甲乙线及深湛高铁、广深高铁,仅在夜间施工,且仅用4个夜间窗口期即完成该项工作,较常规施工方案提速75%,切实降低了对交通运行的影响。施工高峰期时,高达2000多名人员、50台大型起重吊机、40套牵(张)机械同时施工作业。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副总经理孙强表示,“通过该工程,我们和属地政府、电厂等外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构建了政企新型合作关系,实现了全要素建设资源的科学调配,也为接下来的工程建设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宝贵经验。”
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管姜拓介绍,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难以单独稳定供电。通过与常规电源打捆,可以利用常规电源的稳定性弥补新能源发电的不足,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打捆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新能源+火电、新能源+核电、新能源+水电。
鹅凰系列工程升级改造后,接线方式从原来的“5进3出”变为“7进6出”,为粤西地区能源输送及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应提供坚实支撑。“我们采用‘风火打捆’的方式送出新能源,实现了大规模海上风电与火电的多能互补,最大程度促进海上风能消纳,实现多能互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经理刘俊磊说。

安全稳定控制:实现新能源从“不可控”到“可控”
截至今年3月底,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的新能源装机已超过2.1亿千瓦,稳居南方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新能源最大电力渗透率达到56%、发电量占比达到21%,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然而,新能源大规模投产带来的“双高”(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特征显著,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全新挑战。
“像鹅凰这么大规模的新能源送出容量,以及复杂的安全稳定特性挑战,在国内外都很少见。”姜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网总调联合南网科研院和国内多家装备制造企业,深入研究“双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特性,攻克了新能源与常规电源打捆送出的安全稳定控制难题。在电网有需求时可以对新能源实施大范围调控,实现了新能源从“不可控”到“可控”的转变,提炼的认识论、方法论,为后续新能源打捆送出工程、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探索了经验,提供了样板,代表了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国际最新前沿技术。当前,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云南正在论证新一轮“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项目,藏粤直流工程将在年内开工……未来更多大规模新能源送出工程投产后,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将带来更大挑战。

南方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新能源打捆送出地区规划及调度方法,完善新能源高渗透率下三道防线顶层设计,同时加强新型资源的市场化引导,持续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背景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水平和能力。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黄勇华 温存 王艳萍
编辑:陈婉允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