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央视三套播出《跟着李白游江油》,探秘“诗仙”养成之路

时间:

  5月5日、6日11时19分,央视总台三套《文化十分•十分深度》连续播出《跟着李白游江油》上、下集。镜头跟随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四川李白研究会会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红霞,跟随少年李白生活的足迹,探寻诗仙的“养成之路”。

此间山水系相思

  《跟着李白游江油》上集以“此间山水系相思”为主题。摄制组走进江油大剧院,从正在热演的原创音乐剧《将进酒》(驻场版)的情节中,撷取李白青少年时期在故乡江油的亲情、友情等故事。

  随后,王红霞走进青莲镇李白故居,在景区讲解员王春艳的陪同下,叩开陇西院的大门,从栩栩如生的蜡像情景里感受盛唐人家的烟火味道和高雅情操。

  徜徉磨针溪畔,油然想起少年李白与磨针老妪的对话,而“铁杵磨针”的典故,早已成为鞭策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励志名言。

  陇风堂是李白的“家风馆”,梳理其族系脉络,不难窥见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志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4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故乡,给世代江油百姓留下无尽的思念和牵挂。而在他浪迹天涯的旅程中,从来没有遗忘哺育他长大的故乡青莲,曾先后写下《静夜思》《宣城见杜鹃花》等“怀乡诗”。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跟着李白游江油》下集则以“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为主题。在李白纪念馆副馆长左彩龙的陪伴下,王红霞跨进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回顾这一片仿唐风建筑群40多年的发展历史,透过众多馆藏文物精品,追溯传承弘扬李白文化的光辉历程。

  在“李白故里”照壁前,江油市武术家协会主席魏斌正带领一群学生练剑。在体验“醉剑”的过程中,王红霞联想到了“剑仙”李白……继而,王红霞一行登临江油市西部的大匡山,寻访李白在“匡山书院”留下的遗踪。据了解,李白曾在大匡山读书、练剑十余载,写下赞美家乡山水的诗歌《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期间,李白也屡屡出游,足迹遍及川渝名山大川,结识了当时声名远播的纵横家赵甤,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这对李白以后的人生颇有影响,更加坚定了他“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

  后来,李白在“辞亲远游”之际,曾写下《别匡山》彰显踌躇满志:“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诗仙、剑仙、酒仙……这是后人给李白贴上的“标签”,然而,在王红霞的心目中,李白是“一生都在求索、永远都在思考的孤独者”。

新闻多一点

  央视总台三套《文化十分》栏目,用新闻视角解读文化、以文艺手法制作新闻,每期节目都为观众及时发布权威政策,扫描梳理国内外重大文化事件,透视观察热点文化现象。主创团队还运用朴实的镜头讲述精品力作背后,艺术家艰难曲折、鲜为人知的艺术创作故事,并从特殊的视角,记录文艺工作者走进乡村、矿山、工厂、军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的现场,反映他们用真情、真心、真诚的艺术创作奉献人民、回馈时代的感人事迹。

(涪江观察记者 陈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