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什么意思(成语小故事—不寒而栗)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个让人浑身一颤的成语—”不寒而栗“。

话说故事发生在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物。他的姐姐叫做义殉,是一位医生。由于义殉医治好了皇太后的疾病,使得皇太后非常宠爱她,因此引起了汉武帝的关注。汉武帝因而任命了义纵担任官职。一开始,他被任命为上党郡的一个县令,后来又提升为长安县的县令。在他担任县令期间,他能够依据法律办事,不偏袒任何人,也不畏惧得罪有权势的人,这使得当地治安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汉武帝认为他才干出众,随后将他调任为河内郡的都尉,并进一步提升为南阳太守。当时,南阳城内驻守着一位名叫宁成的关税管理都尉。宁成以其残暴的行为和滥用职权而臭名昭著,百姓们对他深感恐惧,即便是进出关的官员也不敢招惹他。人们常说,让宁成担任官职,就像是把一群羊交给了一只狼来管理。当宁成得知义纵即将来南阳担任太守时,内心感到不安。当义纵上任的那一天到来时,他带领着全家老少恭敬地站在路边,以迎接义纵的到来。然而,义纵对于宁成这种表演毫不理会。一上任后,义纵立即派人对宁成的家族展开调查,并将查出有罪的成员全部处决,最终也给了宁成一个定罪的机会。因此,当地知名的财主孔氏和暴氏因为自身也有不良记录,吓得纷纷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决定调任义纵担任定襄太守(位于今内蒙古一带),而那个时候该地区的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一到达定襄,便对监狱中的二百多名罪行严重但轻判的囚犯重新进行了死刑判决。与此同时,他还逮捕了二百多名私自来监狱探访这些囚犯的家属,并指责他们试图为犯人辩护,将他们一同判处了死刑。当天,一下子杀了四百多人。这一消息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但是当地居民们听到这一消息后都吓得毛骨悚然,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遭到义纵的杀害。义纵在执法中确实需要非常严厉,但也存在着过度残暴的问题,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义纵归类为酷吏之一。

解释 寒:寒冷;栗:发抖。“不寒而栗”的原义是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